做MG動畫時,經常會遇到物體動起來很僵硬的問題。明明想讓它活潑點,可就是像個木頭似的,看著特別扭。其實,只要掌握彈性運動技巧,就能讓物體“活”過來。
先來說物體下落。要是直接讓它從高處掉到地上,“啪”地一下就停住,那多沒意思。正確的做法是,讓物體快落地的時候速度加快,剛碰到地面瞬間,因為沖擊力,物體底部會有個短暫的壓縮變形,就像皮球砸地上先被壓扁。接著,物體因為自身彈性,開始向上反彈,速度由快變慢,過程中還會有拉伸變形,等彈到最高點,又會慢慢下落,整個過程有節奏地循環,這樣的下落運動,看著就真實又靈動。
再看物體的拉伸和收縮運動。比如做一個卡通角色伸手拿東西,手臂不能直直地伸出去。在手臂伸出時,先讓它稍微拉長一點,就像橡皮筋被拉長那樣,然后在快要拿到東西時,手臂再快速收縮回來,同時身體也可以配合著有一些小幅度的彈性晃動,這樣角色的動作就自然多了。而且不同材質的物體,彈性表現也不一樣。金屬質感的物體,彈性相對小,拉伸收縮幅度不會特別大,動作也更干脆;布料類物體,彈性就大很多,拉伸收縮時還會產生豐富的褶皺變化,運動起來慢悠悠的,和金屬完全是兩種感覺。
還有物體之間的碰撞。兩個物體相撞,不能只是簡單地碰一下就分開。碰撞瞬間,兩個物體都會有明顯的變形,就像兩個面團撞在一起會凹進去一塊。之后,它們會因為彈性相互彈開,彈開的速度和力度根據物體本身的重量、材質決定。重的物體彈開速度慢,輕的物體彈開速度快,這樣的碰撞才真實,不會顯得假。
要把這些彈性運動技巧用好,關鍵是多觀察生活。生活里到處都是有彈性的運動,像小貓跳起來抓東西,松鼠蹦蹦跳跳,多留意它們動作的細節,然后運用到動畫制作里。反復調整參數,不斷嘗試,就能讓自己動畫里的物體,一個個都充滿“生命力”,不再是呆板的模樣。